第101集-毘舍离的三十二个儿子
视频播放:
音频播放:
说明: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下载
各位菩萨:阿弥陀佛!
欢迎您收看《佛典故事选辑》。今天我们要借由“毘舍离的三十二个儿子”这个佛典上的故事,来说明因果显现的三个层次。
在 释迦牟尼佛的时代,有一位非常尊贵的妇女,她的名字叫作毘舍离;她不但非常有智慧,而且又贤能有道德。毘舍离十分敬爱信受佛法,常常恭请 佛陀和祂的弟子们来家里接受供养。而当时的国王,名字叫作波斯匿王,他因为非常赞赏毘舍离的智慧和贤德,就和毘舍离互相以兄妹称呼。毘舍离总共生了三十二个儿子,每一个儿子都长得非常的英俊,而且个个高大雄伟、身强力壮;他们站在众人之中的时候,都显得非常的突出。这三十二个儿子所娶的妻子们,每一位家世都是豪门望族,因为他们家族所集合的极大势力,全国的民众对于毘舍离家族,一方面是非常的尊敬,另一方面又是有些害怕。
有一天,毘舍离最小的儿子骑著大象出门去游玩,在城门前的护城河桥上,正好遇到宰相的儿子从城外回来,也走上了护城河桥;两个人就卡在桥上,互不相让。这时候,毘舍离的小儿子瞋心大发,仗势著豪门望族且他自己又勇健有力,就将宰相的儿子抓起来,连人和车子一起丢进护城河中,使得宰相的儿子摔得头破血流,满身伤痕累累。宰相见到自己的儿子被如此地侮辱,心里非常的生气,想著无论如何一定要报仇;但是他又考虑到对方是皇亲国戚又是豪门望族,如果和毘舍离家族直接正面冲突,绝对是讨不到便宜的。
宰相想了好久,终于想出一个可以暗地里将仇人除掉的方法。宰相知道毘舍离的儿子们都非常喜欢骑马,便用金、银、琉璃、玛瑙等宝物,做成三十二条非常珍贵的马鞭,而在马鞭当中却暗藏了一支纯钢制成的短剑,密封在马鞭之中,无法从外面拆开发现。这些暗藏短剑的马鞭做好之后,宰相便将这些马鞭送到毘舍离家中,对她的三十二个儿子们说:“你们身形这么的威武勇健,骑上战马后英姿勃发、无与伦比,一般的马鞭实在无法和你们相配。我特别订做了这些高贵的马鞭来送给你们,这样才能够符合你们的身分。”毘舍离的儿子们看了这些珍贵的马鞭都非常的喜欢,从此就带著这些马鞭,当作随身装饰物品的一部分;而当时波斯匿王国的法律规定,任何人在晋见国王的时候都不可以携带武器。
宰相看到毘舍离的儿子们都已经养成习惯鞭不离手,时机已经成熟了,便向波斯匿王告密说:“毘舍离的这三十二个儿子想要谋反,杀死国王。”波斯匿王起先还不相信,但是宰相又提出证据说:“这三十二个人真的想图谋造反,他们在随身携带的马鞭中都藏有非常锐利的短剑;以他们这么身强力壮,一旦同时联合起来谋反,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抵挡的,国王将会处于非常危险的状况中。”波斯匿王对于宰相所说的话,半信半疑,于是决定不动声色地来查明这个真相。
于是波斯匿王找一个适当的时机,对毘舍离的儿子们说:“你们随身携带的这马鞭实在做得非常的精致,可以借我欣赏一下吗?”毘舍离的儿子们以为波斯匿王真的很欣赏他们的马鞭,就高高兴兴地献上马鞭,让波斯匿王好好地赏玩,却不知道杀身之祸已经近了。波斯匿王拿到马鞭之后,仔细地检查内部的构造,果然发现里面暗藏著一支锋利的短剑,于是便认定他们真的想要造反图谋不轨。波斯匿王既然已经有了这样子的认知,便决定要将毘舍离的三十二个儿子们除掉。因此,有一天他在皇宫中安排了人手之后,便将毘舍离的三十二个儿子,一个一个地召进皇宫,分别将他们抓起来处死;可怜毘舍离这三十二个儿子们,完全不知道真正的原因,就这样冤枉地丧失了生命。
毘舍离的三十二个儿子被杀以后,波斯匿王将这三十二个人的头颅砍下来,并包好送到毘舍离的家中;而刚好在那一天,毘舍离正准备供养 佛陀及 佛的弟子们,并不知道自己的儿子们已经遇害了。当这些包裹送到之后,毘舍离以为是波斯匿王送来供养 佛陀的礼物,正要准备把它打开,佛陀却告诉她说:“毘舍离!你先不要打开,等供养结束了以后再看吧!”当毘舍离供养 佛陀结束之后,佛陀接著为毘舍离开示佛法。佛说:“毘舍离!我们有情的身体是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大,假借因缘和合的东西,这个组合本身是无常、苦、空的,这其中呢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我。有情众生就好像是生活在猛烈燃烧的屋宅中,受到种种恩爱别离、烦恼无明纠缠的痛苦,世间的情爱实在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,有智慧的人就应该赶快舍离这些爱恋。”毘舍离听了 佛陀的说法之后,恍然大悟,当下就证得阿那含果。
在 佛陀说法完毕离开之后,毘舍离打开了波斯匿王所送来的盒子,看见盒子当中竟然是她三十二个儿子的头颅;由于毘舍离听完 佛陀开示以后,心中已经没有情爱的执著了,所以她并没有悲伤,只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,以平静的语气说:“有情众生有生就会有死,但是一般的人无法了知无常的道理,所以没有办法断除这些恩爱情执,因此一直沉沦在六道轮回的生死大海当中,无法得到究竟的解脱。”但是另外一方面,毘舍离的三十二个儿子们的妻女跟亲族们,知道自己的亲人被无缘无故地杀害之后,都非常的生气;于是大家集合了军队,要讨伐这个暴虐无道的国王,为这三十二个人报仇。
波斯匿王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非常的害怕,就逃到 佛陀住的地方,请求 佛陀来保护他。佛的弟子阿难尊者知道这事情之后,便于佛前长跪合掌,向 佛陀请问说:“以什么样子的因缘,波斯匿王会杀害毘舍离的三十二个儿子呢?”佛陀回答阿难说:“这事情不是这一世才发生的,在过去很久以前,经历许多劫以来就一直反复地发生过。我现在为你们说明这些因缘,你们要仔细听闻并铭记在心。”
佛陀接著说:“在非常久远劫以前,有三十二个人一起偷了一头牛,并将此头牛带到一个贫穷老妇人的住处,请这位老妇人让他们借用场所及器具,把这头牛宰杀来吃掉。当时这个老妇人不但没有劝阻这三十二个人,反而很高兴地为他们准备杀牛及煮食的器具。这时这只牛知道众人要杀它,突然跪了下来乞求不死;但是这些人已经被贪欲蒙蔽了良心,完全无视牛的求饶,于是把这头牛杀掉了。牛在将死之前,非常怨恨地发下了毒誓说:‘你们今天把我杀掉了,未来世我生生世世都要杀掉你们,来报这个仇!’这三十二个人杀了牛,用老妇人借他的煮食器具烹煮之后,与老妇人一起分享这些牛肉。这时候老妇人非常高兴地称赞他们说:‘和过去曾经来我这里借过器具的人相比,你们算是对我最好的!’以上这偷牛煮食的事件中,当时的那一只牛,就是今天的波斯匿王;那些偷牛的人,就是现在毘舍离的三十二个儿子;而老妇人呢,就是今天的毘舍离。由于这样的因缘,在过去五百世中,这三十二个人常常被今天的波斯匿王所杀害;而毘舍离,因为当时欢喜帮助并赞叹杀牛的人,故在这五百世中,常常成为这三十二个人的母亲,反复地承受儿子们被杀害的痛苦。但毘舍离因为在这一世遇到佛陀,常常供养佛陀、听经闻法而证得阿那含果,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就不再承受这个苦恼了。”
佛陀说完以上的因缘以后,阿难双手合掌再问 佛陀说:“这三十二个人又是以什么样子的因缘,而能得到生生世世大富大贵、勇猛健壮呢?”佛陀告诉阿难说:“在过去迦叶佛的时代,有一位老妇人,家里非常有钱,而且她又常常供养三宝,广修各种福德。有一天,她带著极上等的香油,准备去涂抹装饰佛塔;在前往佛塔的路途中,她遇到三十二个人,这老妇人就请这三十二个人一起前往佛塔,共同帮忙来涂抹装饰,修集供养佛塔的无上果报。这三十二个人听了老妇人的请求,就很高兴地一起前往。涂塔供养完毕之后,这三十二个人为了感谢老妇人提供这么一个培植福德的大好机会,便和老妇人一起发愿:愿未来世生生世世生在富贵尊荣的望族中,常为母子,而且能够一起值遇佛陀、听闻佛法、同证道果。所以在过去这五百世中,他们都一直生在尊贵的望族当中,同为母子。当时的老妇人,就是今天的毘舍离;那时候的三十二个人,就是今天三十二个儿子。”
从以上“毘舍离的三十二个儿子”这个佛典故事当中,我们可以观察到世间的因果的显现有三种的类别。哪三种类别呢?第一种世间因果显现的类别叫作“物性的因果”,第二种是“现世心性的因果”,而第三种类别则是“三世心性的因果”。首先我们来说明什么是第一种“物性的因果”呢?所谓物性的因果,就是说这个因和它所产生的果的关系,是属于物理性质的;例如我们将一颗球往空中丢出去,这颗球它飞得多高、飞得多远,然后落在什么地方,是完全由当初要把这一颗球往空中丢出去的方向、力道等等的原因来决定的。世间上所有的物理现象,例如星球的运转,或是说刮风下雨,或是一个人的行住坐卧等等,这些都属于这一类的因果。这一类现象的因果,它的主体是物性的,也就是物质的,就是世间法中的物理现象。而我们在这个故事当中,毘舍离的小儿子将宰相的儿子连人带车丢到护城河当中,以及他们骑马、骑象等等这些活动,都是属于这一类的。这一类的因果在我们这个世间最多,也最容易观察得到,因此大家都知道。
而第二种因果的显现呢叫作“现世心性的因果”,那是什么呢?这是说有情因为现在这一世,透过前面第一种的物性因果,而在意识心上面产生了心理的变化,对于某些事情或其他的有情,产生了一些见解、爱或是仇恨;以此所产生的见解储存在这一世有情的大脑记忆当中,在同一世当中的时候,这一个有情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上,就会产生作用,显现出果报。这一类现象因果的主体是心性的,但是这一个心祂是意识心,这个意识心透过这一世的记忆,在同一世当中,以前所发生的事情储存下来,而影响到这一个有情在同一世中未来的身、口、意行为。在我们这个故事当中,毘舍离的小儿子透过第一类物性的因果,将宰相的儿子连人带车丢到护城河中这一件事情,而引生了宰相的仇恨,乃至最后透过波斯匿王将毘舍离的三十二个儿子杀掉,这就是第二类在这一世——现世的心性的因果。前面的护城河之争是因,最后的三十二个人被杀是果,都是在当世就会发生的;以意识心的恩爱仇恨作为主体,一般有智慧的人就可以观察得到的。但是当一世的因果无法在当世完全了结掉,就会产生递延,递延到这个有情未来世才会显现出来,这个就是我们现在要说的最后一种——第三种类别的因果。
第三种的因果显现,我们称为“三世的心性因果”。所谓的“三世的心性因果”,就是说有情因为过去世所造的因,在这一世或是乃至到未来世,因为因缘的具足,这个果报就会显现出来。这三世的因果,因为它不是同一个有情众生的物质身体,而是会递延到下一世去的;所以就因为这样子,贯穿三世——过去世、现在世、未来世——的因果不是物质的身体,而是贯穿三世的这个心体。但是贯穿三世的这个心,并不是意识心,而是称为阿赖耶识、第八识、真心、本心;在这个真心如来藏当中,含藏了有情在过去无量劫以来所累积的种种善业、恶业、无记业,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种子。而这一个真心如来藏,祂是不生不灭永远存在的,因此祂能够跨越这个有情三世的生灭的物质身体,而能够将所有的因果流传到未来世去。
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,我们就说明到这里。非常谢谢大家的收看!
敬祝各位菩萨:身心安泰,道业精进,福慧增长,早证菩提!
阿弥陀佛!(林正仁老师)
本文标签:毘舍离(2)
本文关键字:毘舍离
相关阅读
- 上一篇:第102集-老婆罗门寻爱子
- 下一篇:第100集-善巧方便与菩萨戒(三)
推荐文章
阅读排行
讲座文稿
- 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
- 活在当下,并非心性无见
- 佛藏经卷第一
- 佛藏经卷第二
- 佛藏经卷第三
- 佛藏经卷第四
-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
- 佛说解节经
- 深密解脱经卷第一
- 深密解脱经卷第二
- 深密解脱经卷第三
- 深密解脱经卷第四
- 深密解脱经卷第五
- 种子起现行,现行熏种子
- 解深密经卷第一
- 解深密经卷第二
- 解深密经卷第三
- 解深密经卷第四
- 解深密经卷第五
- 无明罗刹集
- 供佛是累积福德资粮最快速的方法
- 在家菩萨对待欲望的正确态度
- 供佛的细节
- 《心经》解读
- 《心经》所说的心是什么?
- 五戒的五施与五善
- 《心经》概说
- 三福净业之“深信因果”
- 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......
- 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讲什么?
- 佛陀49年为大家说法的内容
- 关于搭衣
- 戒法常有开缘及遮止
- 八关斋戒资料整理
- 三界六道与业及解脱果的关系
- 戒能遮除烦恼
- 戒有几种?
- 僧伽有几种?云何为坏僧?
- 持咒有用吗?
- 从凡夫到成佛的52个步骤
- 禅宗“开悟”究竟是怎么回事?
- 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,一大阿僧祇劫到底是
- 修学佛道“信”很重要!--三资粮之“信”资
- 菩萨转依如来藏的功德--平实导师法语
- 亲见自住弥陀
- 「一句佛号概括事理」的真正意涵
- 声闻、缘觉圣人和 佛的十八种差别
- 什么是佛
- 如来行一切行、修三种增上学都是为了利益众
- 菩萨实现福报的方法:继承、婚姻或自己努力
- 正说无余涅槃
- 十信位修学的基础是什么?
- 《成佛之道》简介
- 仰望佛陀
- 菩萨---当满足信位,入初住位修学,快速增
- 修福报与学佛修道,到底有何关联?
- 佛陀49年为大家说法的内容
- 心解脱与慧解脱
- 引导学人快速开悟是破坏佛的正法——开悟须
- 菩萨为什么要去修证广大的福德?
- 《心经》到底在说什么?
- 定慧知见
- 定的正受
- “有情无情同圆种智”一语乃方便说法,非真
- 学佛最大的盲点就是想要了生脱死
- 什么是真正的法师
- 佛法中的智慧有几种
- 定力、定境、定相的差別
- 一切众生以四食存
- 大乘法中的善根
- 何谓“五浊”?
- 八种无福听闻佛法的众生
- 八解脱(九证法)
- 见惑与思惑
- 戒有几种?
- 行者具足四禅八定正受之前,当须先求见道
- 证初果的观行
- “空”有两个含意
- 菩萨之四果
- 欝头蓝弗——以定为禅无法解脱生死
- 禅定与静虑之异同
- 何谓自利利他?
- 度众的善巧方便
- 真正的菩萨行
- 菩萨初果——须陀洹
- 菩萨二果——斯陀含
- 菩萨三果——阿那含
- 菩萨四果——阿罗汉
- 具足发起菩萨性的有情会显现出怎样的性相以
- 如何修证解脱道
- 菩萨种性何其尊贵
- 皈依后的正行
- 有证量的菩萨可以为人解说法与次法的内涵
- 持守菩萨戒的三个基本原则
- 如何修证四果
- 如何修证三果及初禅的发起
- 如何修证初果
- 菩萨种性的义涵?如何发起、乃至圆满菩萨种
- 如何修证声闻菩提
- 修苦圣谛断我见
- 禅宗“开悟”究竟是怎么回事?
- 在佛法上面的进步要依靠四个条件
- 你能管住自己吗?
- 烦恼的真正原因
- 何谓一心不乱?怎样如说修学入一行三昧?
- 佛法中是不是求财富就一定可以得到财富?
- 财产交税或分给子孙,算不算布施种福田
- 钱财交税或给子孙,算不算布施?
- 四宏誓愿就是自利利他!
- 三资粮之“愿”
- 定的正受
- 略说『功德』与『福德』之义涵
- 菩萨为什么要去修证广大的福德?
- 亲情、友情、爱情,乃至菩萨的悲心,都只是
- 定力、定境、定相的差別
- 五种有智慧的布施
- 释迦牟尼佛因大悲心而发菩提心---“疾得成
- “自觉觉他”时“得无违拒”,才是真正的无
- 如何修学真正的禅定?
- 菩萨修学忍辱的三项主要内容
- “知见立知”与“观行”的差异
- 妄想因何而生?使定力提升的关键是什么?
- 如来藏本来具足,世间第一位众生为什么有无
- 犯五逆罪可以成佛吗?是否罪性本空?
- 对初学佛者要从何着手呢?
- 密宗对四加行之误解
- 如何看待《西藏生死书》里面的内容?
- 声闻、缘觉为什么不能称为佛?
- 何谓天魔 阴魔 烦恼魔?
- 六字大明咒的真实意涵
- 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?
- 莲花在佛教表示什么?
- 十四种误会的学佛方向
- 破邪显正乃中国佛教宗门传统家风
- 十回向位的修行
- 三贤位之十回向位
- 灵魂是不灭的吗?
- 佛教的五净肉或三净肉是什么?
- 《楞严经》中「情」、「想」什么是意思?
- 三贤位的修行,应当如何圆成进入初地的功德
- 目录 引言:缘起与五个题目
- 第一章 永嘉大师《证道歌》第一节 永嘉大师
- 第一章 第二节《证道歌》与般若中观之关系
- 第一章 第三节 离念灵知是妄心
- 第二章 默照禅古今之差异 第一节 现代“禅
- 第二章 第二节 天童宏智正觉禅师之默照禅
- 第二章 第三节 关于大慧宗杲与天童宏智间的
- 第三章 佛法必须具足三德 第一节 解脱道不
- 第三章 第二节 佛法只有二主要道.
- 第三章 第三节 具足三德方能成佛.
- 第四章 释印顺人间佛教与佛菩提道之差异 第
- 第四章 第二节 当今台湾佛教之人间佛教弘法
- 第四章 第三节 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与佛菩提
- 第四章 第四节 真正的人间佛教
- 第五章 人间佛教的正修行,必须注意之事项
- 现场即时问答
- 跋:藉无门慧开禅师语,与当代佛门四众共勉
- 第001集 共相怨害喻--陀罗尼
- 第002集 五百陀罗尼
- 第003集 菩萨妙陀罗尼
- 大慧宗杲禅师是径山中兴之主
- 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
- 如来有所说法耶?
- 大慧宗杲禅师略传
- 大慧与天童同一所证:如来藏
- 大慧禅师之心性
- 离念灵知之非
- 似即似,是则不是
- 天童正觉禅师所悟者其实不由默照而得
- 悟的六种表象
- 永嘉大师以亲证如来藏而言证道---永嘉大师
- 眼见佛性
- 言语道断、心行处灭的真心
- 禅宗历代传法偈
- 有证量的菩萨可以为人解说法与次法的内涵
- 禅宗公案是灭六见之法
- 藉无门慧开禅师语,与当代佛门四众共勉
- 永嘉大师《证道歌》真义
- 默照禅古今之差异
- 破邪显正乃中国佛教宗门传统家风
- 念佛现世所得十大利益
- 何谓一心不乱?怎样如说修学入一行三昧?
- 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如何讲助念的法
- 无相拜佛心得
- 无相拜佛、念佛,真好!
- 【般若信箱】关于往生的系列问答
- 确保您的权益-捐赠器官应自我保护
- 通过无相念佛,具足静中思虑的能力!
- 浅谈无相忆佛拜佛之中的掉悔盖
- 行六事法,可以往生兜率陀天值遇弥勒
- 如何看待《西藏生死书》里面的内容?
- 修学念佛法门三资粮--信愿行
- 念佛就能往生,何需受五戒、修十善?
- 毁谤大乘不生极乐
- 勿入极乐边地胎生
- 三资粮之行:三福净业之“孝养父母、奉事师
- 三资粮之信、愿
- 三资粮之行:三福净业之“受持三归”
- 三资粮之行:三福净业之“具足众戒,不犯威
- 关于种福田
- 你帮家人所选的最好保险就是学佛
- 时间的故事
- 周利盘特依教奉行,成就阿罗汉果
- 鬼神干扰母子,诵念《正觉总持咒》安宅得救
- 一切众生以四食存
- 佛法中是不是求财富就一定可以得到财富?
- 怎么改善自己未来世的福报?
- 菩萨实现福报的方法
- 《心经》到底在说什么?
- 年轻人,二十四孝,你知道几孝?
-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容易陷入痛苦中出不来?
- 为什么我们跟越亲的人越没耐心?
- 我看到的对面那个人,其实是我自己
- 如何感召智慧福德之男或端正有相之女?
- 节约不贪,则可延寿;奢侈过求,受尽则终
- 不生不灭法是宇宙的起源
- 佛法实相与物理学一致吗?
- 制约与习气
- 娑婆世界人类起源
- 将来万一有复制人类,请问此复制人有无灵性